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经验启示,11月2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我校联合主办,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苏州大学、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盟、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苏州大学)、在苏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骆郁廷,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周玖华,省哲法史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局长黄锡明,我校党委副书记邓敏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116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0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大会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建华主持。

邓敏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从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设成效。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回顾和总结,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通过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希望促进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罗文东指出此次研讨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深入系统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好成果。他提出,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内在规律研究、重大原则和实践路径研究、体系化具体化研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叶美兰指出,本次研讨会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交流讨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她表示,下一阶段应重点做好“深化理论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推动实践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四方面的工作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习好、研究好、贯彻好,共同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果,不断巩固学科建设成果,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周玖华指出,此次研讨会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凝心聚力、集思广益,探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效路径的重要举措。就全省教育系统如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三是注重守正创新,深入开展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工作。他希望学校能以研讨会为契机,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守正创新,加快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在会议报告阶段,罗文东骆郁廷分别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理论创新和指导意义》《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大力发展现代生产力》为题作主旨报告。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分别围绕党的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质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作主题报告。4位会议论文作者进行了论文交流。


闭幕式上,主办方公布了获奖论文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的会议论文近300篇,入选参会论文226篇,评选出特等奖5篇、一等奖20篇、二等奖25篇。



孙建华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分别作总结讲话。他们表示,本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多层次、多维度、多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是一次理论创新、观点新颖,智慧交融、彼此启迪的大会。


会议期间,周玖华、黄锡明等省市领导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事宜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此次研讨会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次深入研讨,为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理论研究改革创新进一步明晰了思路,也为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交流新观点、开阔新视野、启迪新思想搭建起了坚实桥梁。各与会单位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大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